top of page

總囊螢 

教師社群 來碗茶系列 114 上半 006:課程進展與 SROI

探索+環教+敘事

計畫名稱  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創課微旅:螢光發掘、囊袋維持陪伴計畫內山篇(第四期 114 年度 USR 計畫上半年)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國貿系 翁裕峰、行銷系 呂季芳、休產系 王雅亮、休產系 李宜欣、應中系 黃雅琦、服經系 郭月慈

協力單位 圓富社區發展協會、山澗八里、DC咖啡工廠、張景棠(大社心故鄉 USR 計畫)、吳金雄(內門文創 USR 計畫)、林保源(教務處副教務長)、陳世斐(西拉雅文化研究學會)、陳宗卿、大社青雲宮、圓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傅坤志、仁和雅咖啡蕭班長、實踐大學樂器銀行蔣仲杰、吳哲宇(歐陽慧剛電子信)、燿興原生山茶咖啡工坊、日光小林、林世忠、佛光山禪淨中心等

2025/04/28 完稿

一、教師社群交流【成果展規畫】

聚會日期:2025/04/28

聚會時間:12:00-13:00

聚會地點:I 304A 教室

聚會成員:潘盈汝、何金鎧、翁裕峰、黃雅琦(Sophie)、LULU(書面)未出席:李宜欣、郭月慈、王雅亮

聚會地點:I 304A 教室+線上

聚會成員:潘盈汝、黃雅琦、王雅亮、翁裕峰、何金鎧

聚會前田野參與者:張景棠(大社心故鄉 USR 計畫)、吳金雄(內門文創 USR計畫)、林保源(教務處副教務長)、陳世斐(西拉雅文化研究學會)、陳宗卿、大社青雲宮、圓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傅坤志、仁和雅咖啡蕭班長、實踐大學樂器銀行蔣仲杰、吳哲宇(歐陽慧剛電子信)、燿興原生山茶咖啡工坊、日光小林、林世忠、佛光山禪淨中心

聚會預告:2025/05/12(週一) 12:00 Meet 會議:https://meet.google.com/yep-cnwr-byn

晚茶話題預告:老街新玩

二、1 主要話題分享

1. 課程產品、進展與成果展

甲、 雅亮課程連結如下:

木柵國小兩次,4/16+4/23 木柵教會環境教育活動、4/21 思原休閒農場 食農教育體驗5/10 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鳥會美濃湖水雉棲地保育中心、5/11 川山境農場精油製作 diy

乙、雅琦課程連結如下:另邀請翁老師入班時間是 4/24(四)1410-1500,前一節課先做鋪陳,地點在 D201 教室。4/26 圓富鳳咖文案企劃實作。會去做鳳梨咖啡體驗,會做出來的作品有行銷文案、社區旅遊方案。我們目前接洽的結果是 26 日請陳宗卿做在地咖啡說明,帶學生做手沖咖啡跟麵包製作在地食材,形成文案設計,已經進行日期訂定。學生的文案作業+心得回饋,用海報以合適的作品做成海報彙整,成果展可抽取的。同學們有紙本回饋入班,進社區的體驗式麵包跟手沖咖啡有阿嬤咖啡緣起說明,也有問卷,會請助理統整。會回到兩個課程的作品,創意原理從金字塔需求做產品回饋與廣告文案,當天去的有台灣歌謠的同學,可以把社區元素,包含物產、人口結構、阿嬤咖啡起源等,蒐集元素,用 SUNO AI 做歌曲。
他們有愛堤咖啡的 LOGO 但需要阿嬤的元素,所以請同學們用 AI產出圖像看看可用否。另外做 Q 版的圖像,希望有滿意的構圖。當天的流程很流暢,麵包師父說只有半天,所以只有做形狀,發酵麵糰跟考試師傅做。他們說只做咖啡,好像東西太少,有無衍生的產品,例如做肥皂,把物產淋漓盡致發揮;有人提到 LOGO,同學們先提的;問這種模式的複製可能性,以前有安養中心找他,聊了綠色經濟。人口老化是現象,日本有高齡,可以是方向,非產值,而是讓高齡者可以投入,有新的東西學習,有身心的幫助。

丙、助理盈汝:五月十日,中午到下午六點結束,參與的人員名單要在週三前提出;故事晚會五月二十九日週四下午五點開始,統計參與者數量(五月十八日含參賽的隊伍資訊),邀請評審(計畫主持人、在地夥伴、其他建議;五月二十二日);在R咖啡(會連絡宜欣老師),已製作邀請函

丁、助理金凱:ITI 發表會,六月五日週四,十點圓富心得或得獎廠商心得交流(在哪裡?如何進行,在圓富,要討論怎麼做);十二點午餐,一點參觀鳳梨酥製作(生產到成品問好了嗎?這次要做但是現在沒有料),三點玩空後,結束。整個規劃設計,五月十四日完成,含費用。預計人數?20-30 人,收費嗎?是旅行?算工作坊,體驗工作坊。

戊、裕峰會展解說技巧已在 4/26 與 4/27 兩天下午執行龍后推廣活動,兩組同學分別以慈善募款為主題,當場招募 30 餘位遊客、攤商等成為玩家。以家庭同樂形式居多,第二天的小組,將收費 50 元,調整為樂捐,並分為兩個場地,在兒童遊樂場部分,甚至玩家變成指導者。展示策略轉換影響最後的玩家參與狀況。

己、 LULU 課程連結如下: 4/18,布農族深山咖啡產製與品味,那天的採茶剛好天氣好,是季節,沉浸式採茶,看到要採摘的形狀,前一次不是採到要的茶葉,因為這次有仔細聽一心兩葉。有跟其他人當場交流討論,採回來之後無法當天製作帶走,三年前有進行揉茶、烘茶與到成品。後面的愛玉製作,之前沒有,愛玉有講解公母,有製作愛玉成品,學生們說體驗還不錯。風味餐的體驗,這次用盤子,之前是放香蕉葉上,兩者風格相差不大,都很好吃。喝茶交流的部分不像去年那麼豐富,因為有回饋給當地廠商圖文等。金凱,我很敬佩他們在這麼遠的地方能經營下去,他們原本沒有東西,卻可以開發成露營區、種茶、體驗的風味餐。在山上可以吃到這一頓,來之不易,要珍惜。採茶、聽故事,有故事博物館嗎?第一天先採茶做茶下午聽故事,晚上準備露營烤肉風味餐,在地文化山茶知識,第二天繼續做茶揉茶,帶成品回去。

4/22【故事亮光媒材化】

不浪費的行銷學致力於帶領學生理解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上的循環經濟概念,是一種資源有效利用、減少浪費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實踐 USR 中心的在地合作廠商致力於循環再生永續利用,非常值得我們帶領學生探索不浪費的行銷學。

卡爾波農莊位於內門區,這片山坡地的故事始於十年前,木柵教會牧師為了改善因龍眼盛產而價格崩跌的困境鼓勵農民種咖啡,發展龍眼樹下木的經濟。負責人也是內門休閒農業區總幹事力慧雯掌握從種植、後製、烘焙、到包裝的每個細節。此外,為了朝「零農廢」的目標前進,她投入手工皂領域,利用咖啡渣吸附油脂的特性研發咖啡手工皂,讓咖啡的價值被充分利用。黃喜枚老師指導咖啡渣再利用之文創咖啡擴香石製作

【來自學生的聲音】

2025.04.22 星期五上午 10 點天氣非常的晴朗,溫度也達到了 31 /32 度算是一個非常炎熱的一個天氣,參加體驗的除了不浪費行銷學課堂上的同學還包含了老師以及國際領隊導遊,他們所參加的結果回饋都認為對這項體驗行程都非常有興趣,對內門咖啡產業的了解也到達了六至八分滿分十分,普遍所有的同學對於烘咖啡、包裝和煮咖啡的體驗都非常滿意。

【來自學生的聲音】

2. SROI 工作坊,預計 5/10 在台北校區舉行,已經報名的同仁,總計六位。敬請出席

3. 追蹤 01 旅行式課程與走讀旅行設計的反思:增加佛光山禪淨中心五月第一週例行活動,結合 03/01 順益 03/09 德國交換生、03/20 全國 NGOs 環境會議鳥會等組織、04/12 集穡室跨越與希望市集水保署南區分署長等對於我們計畫採用在地信仰等主題性路線的實務成果,以印證與發展各個亮點停點,組合成有故事軸線的深度旅行,例如走讀高山祭、或是走讀海岸城市山川風味,也就是從海岸往淺山到深山。在成果展中以共有的歷史故事地圖為背景,三個計畫呈現各自的課程成果作品,例如我們其中一個是交換生的遊程,課程是國際商務管理,另兩個計畫也是類似,三個就能串連出高雄校區 USR 課程區域聯合地圖,搭配第 003次記錄的套裝路線表格與地點。當季文化,組成套裝路線表格:

來自兩個案例,參見 7 觀摩系列 01 國內與 02 國際

4. 樂器銀行到訪:

4/22 實踐大學樂器銀行蔣仲杰經理、吳哲宇助理及在地音樂工作者陳宗卿、仁和雅咖啡蕭老闆、返鄉杉林何麗玲等一型,拜訪金竹國小,就在地音樂潛能學童發展,樂器維護等交流。確定由金竹國小提出需求清單,以小提琴為主,規劃維護基礎的課程,以及可以進行的維護方案。

5. 追蹤 01 圓富社區:格外品健糠鳳梨酥鳳助理金鎧已送比利時,並開始籌畫風味發表會。

6. 追蹤 02 山澗八里永續發展促進會:做有溫度的旅行推動跨業旅行下半年安排 2 場造訪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請助理先標註以便後續安排日期

7. 追蹤 03 提供課程進場區域與時間:須請宜欣、月慈兩位老師下週二前提出預算簽呈,含日期。其他進場日期是否有調整?

8. 追蹤 04 旗山文化園區值班導覽助理:工讀生的部分請各課程助教直接聯絡盈汝確認,三位已排五月、六月週六值班日期。請另詢問宜欣、月慈兩位老師助理輪值安排事宜。

9. 追蹤 05 在 4/11-12 參與集穡室快樂農場馬雅各湯姆生活動【與集穡室合作】市區國中老師、水保署跟光合菌協會被吸引需在粉絲頁放CORNHOLE 版製作資訊

10. 追蹤 06 層林天后宮與太祖慶生4/20 展出湯姆生於這一帶拍攝的相片與走讀,獲得西拉雅文化研究學會、旗山深入研究平埔信仰的林世忠先生支持,建立【囊螢東高走讀群組】,規劃路線中,先以圓潭仔圳(旗山圳)為起點,搭配週六輪值旗山生活文化園區的班表,進行一段現場體驗解說,蒐集走讀者的反應,進行調整。

11. 徵求自由行開始了觀摩系列

甲、07 預計 5 月 17 在大社青雲宮進行童玩新玩推廣驗證本校獨力課程,已於 04/18 勘查現場,預計第 4/30 進行小組場勘

乙、08 預計 5/3 起最後確認南島影像展湯姆生至 5/20【與南島文化研究學會、總統府秘書室合作】強調南島語族對全球與台灣發展過程的角色與貢獻補充介紹他們可能還未掌握的已出版資訊,作為台灣南向、南島政策之路未來規劃展的補充

丙、09 國際風味與區域聯盟地圖(課程、成果、營隊、旅行)預計在 6月第一週舉辦,結合圓富社區健糠鳳梨酥評鑑的結果請金鎧負責上半年國際英語營課程地圖+輪流協辦【與 15 個 USR 計畫、南島文化研究學合作】+區域聯盟(日期待定) 運用觀摩系列 01 與 02受好評的停點路線材料,作為地圖繪製的實際參考資訊,開啟實質合作關係。

12. 故事晚會日期:勝出者參加國際英語營【可能在菲律賓或臺灣 15USR聯盟區域、高醫那瑪不只一夏團隊、東南亞教育交流協會等合作】-> 暫定 5/29

二、2 遇到的難題

雅琦

我們後續,如果有機會,帶到社區,讓年輕人跟老人家有高品質的對話,把人生的遺憾,做些田野,不會有經濟效果,但有跨時代同理的效果。

好像沒有課程可以這樣設計。大四跟通識,同學們的時間蠻難搭配的。他們結合高齡長者,發展出有特色的模式,可以發揮更多的綜效會更好。

想法不要用課程,用募課來操作,不用勞師動眾。我們不用一次全部完成,一次兩三個,三五次就會有量,現在有阿公來服務了,很有趣,他們的故事也會跟阿嬤不同,跟產業農業的發展,阿嬤跟阿公。以前宜欣老師有 PASS 永和社區的案子給我,包含蕉農,靠近學校的社,永和里。假如說我們可以找到口述好的長者,可以把他們的故事,喝咖啡,找直人。給他們訓練,進入生命故事的介紹,例如房子的三合院特色等。社區做總體的包裝。

故事館地圖,想去的自己去,也辦小團旅行。聊齋誌異就是在奉茶的地方,來的人講故事。可延伸到雅亮的環境教育、水圳生態等等行程在地場域的資料和知識等等。可以是水保署。

補充一下,翁老師提問的核心─透過旅行鬆動"都會中心"思維,看見台灣土地故事的更全幅面貌。活動規劃需要涉及人、事、時、地、為何、如何,以及經費等等。體驗回饋對於社區是很重要的,這樣能使得社區或廠商有"外部觀點"來調整既有模式。

裕峰:

雅琦老師的想法,可以嘗試,採用募課。並搭配水保署的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或是創新研究計畫進行。裕峰提供 20170214 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示範計畫申請的資料給雅琦老師參考,那一年在左鎮公舘社區由成大、高師大共三位老師提出以公館社區為實踐場域的課程,由裕峰提供整體課程背景資料。結果有兩個計畫獲得補助。

三、決議

1. 課程送微學程

甲、6 月國際風味走讀之旅

金鎧->規劃鳳糠酥之旅

乙、9 月成果走讀旅展規畫配置->每位老師提供一個成果作品;裕峰->高雄原來這樣玩、雅琦->咖啡烘焙文案、LULU->跟著 CORNHOLE 去旅行、月慈-> 馬頭衫來走秀、宜欣->下次提案、雅亮下次提案

2. 營隊:

甲、 9 月水保署山區農村主軸式創生旅行平台以上述組合成創新研究與可成實作案申請,考慮由裕峰提創新研究案,雅琦提大專校農村實踐共創

乙、9 月學務處新生營走讀之旅協力由金鎧、盈汝依照學務處需求,將 3 月、4 月場域實作課程,反應評價優者,擇信仰二個點,加在地風味二個點,形成引導文化旅行討論的遊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