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囊螢
教師社群 來碗茶系列 114 上半 006:課程進展與 SROI
探索+環教+敘事
計畫名稱 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創課微旅:螢光發掘、囊袋維持陪伴計畫內山篇(第四期 114 年度 USR 計畫上半年)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國貿系 翁裕峰、行銷系 呂季芳、休產系 王雅亮、休產系 李宜欣、應中系 黃雅琦、服經系 郭月慈
協力單位 圓富社區發展協會、山澗八里、DC咖啡工廠、張景棠(大社心故鄉 USR 計畫)、吳金雄(內門文創 USR 計畫)、林保源(教務處副教務長)、陳世斐(西拉雅文化研究學會)、陳宗卿、大社青雲宮、圓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傅坤志、仁和雅咖啡蕭班長、實踐大學樂器銀行蔣仲杰、吳哲宇(歐陽慧剛電子信)、燿興原生山茶咖啡工坊、日光小林、林世忠、佛光山禪淨中心等
2025/04/28 完稿
一、教師社群交流【成果展規畫】
聚會日期:2025/04/28
聚會時間:12:00-13:00
聚會地點:I 304A 教室
聚會成員:潘盈汝、何金鎧、翁裕峰、黃雅琦(Sophie)、LULU(書面)未出席:李宜欣、郭月慈、王雅亮
聚會地點:I 304A 教室+線上
聚會成員:潘盈汝、黃雅琦、王雅亮、翁裕峰、何金鎧
聚會前田野參與者:張景棠(大社心故鄉 USR 計畫)、吳金雄(內門文創 USR計畫)、林保源(教務處副教務長)、陳世斐(西拉雅文化研究學會)、陳宗卿、大社青雲宮、圓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傅坤志、仁和雅咖啡蕭班長、實踐大學樂器銀行蔣仲杰、吳哲宇(歐陽慧剛電子信)、燿興原生山茶咖啡工坊、日光小林、林世忠、佛光山禪淨中心
聚會預告:2025/05/12(週一) 12:00 Meet 會議:https://meet.google.com/yep-cnwr-byn
晚茶話題預告:老街新玩

二、1 主要話題分享
1. 課程產品、進展與成果展
甲、 雅亮課程連結如下:
木柵國小兩次,4/16+4/23 木柵教會環境教育活動、4/21 思原休閒農場 食農教育體驗5/10 美濃愛鄉協進會+高雄鳥會美濃湖水雉棲地保育中心、5/11 川山境農場精油製作 diy
乙、雅琦課程連結如下:另邀請翁老師入班時間是 4/24(四)1410-1500,前一節課先做鋪陳,地點在 D201 教室。4/26 圓富鳳咖文案企劃實作。會去做鳳梨咖啡體驗,會做出來的作品有行銷文案、社區旅遊方案。我們目前接洽的結果是 26 日請陳宗卿做在地咖啡說明,帶學生做手沖咖啡跟麵包製作在地食材,形成文案設計,已經進行日期訂定。學生的文案作業+心得回饋,用海報以合適的作品做成海報彙整,成果展可抽取的。同學們有紙本回饋入班,進社區的體驗式麵包跟手沖咖啡有阿嬤咖啡緣起說明,也有問卷,會請助理統整。會回到兩個課程的作品,創意原理從金字塔需求做產品回饋與廣告文案,當天去的有台灣歌謠的同學,可以把社區元素,包含物產、人口結構、阿嬤咖啡起源等,蒐集元素,用 SUNO AI 做歌曲。
他們有愛堤咖啡的 LOGO 但需要阿嬤的元素,所以請同學們用 AI產出圖像看看可用否。另外做 Q 版的圖像,希望有滿意的構圖。當天的流程很流暢,麵包師父說只有半天,所以只有做形狀,發酵麵糰跟考試師傅做。他們說只做咖啡,好像東西太少,有無衍生的產品,例如做肥皂,把物產淋漓盡致發揮;有人提到 LOGO,同學們先提的;問這種模式的複製可能性,以前有安養中心找他,聊了綠色經濟。人口老化是現象,日本有高齡,可以是方向,非產值,而是讓高齡者可以投入,有新的東西學習,有身心的幫助。
丙、助理盈汝:五月十日,中午到下午六點結束,參與的人員名單要在週三前提出;故事晚會五月二十九日週四下午五點開始,統計參與者數量(五月十八日含參賽的隊伍資訊),邀請評審(計畫主持人、在地夥伴、其他建議;五月二十二日);在R咖啡(會連絡宜欣老師),已製作邀請函
丁、助理金凱:ITI 發表會,六月五日週四,十點圓富心得或得獎廠商心得交流(在哪裡?如何進行,在圓富,要討論怎麼做);十二點午餐,一點參觀鳳梨酥製作(生產到成品問好了嗎?這次要做但是現在沒有料),三點玩空後,結束。整個規劃設計,五月十四日完成,含費用。預計人數?20-30 人,收費嗎?是旅行?算工作坊,體驗工作坊。
戊、裕峰會展解說技巧已在 4/26 與 4/27 兩天下午執行龍后推廣活動,兩組同學分別以慈善募款為主題,當場招募 30 餘位遊客、攤商等成為玩家。以家庭同樂形式居多,第二天的小組,將收費 50 元,調整為樂捐,並分為兩個場地,在兒童遊樂場部分,甚至玩家變成指導者。展示策略轉換影響最後的玩家參與狀況。

己、 LULU 課程連結如下: 4/18,布農族深山咖啡產製與品味,那天的採茶剛好天氣好,是季節,沉浸式採茶,看到要採摘的形狀,前一次不是採到要的茶葉,因為這次有仔細聽一心兩葉。有跟其他人當場交流討論,採回來之後無法當天製作帶走,三年前有進行揉茶、烘茶與到成品。後面的愛玉製作,之前沒有,愛玉有講解公母,有製作愛玉成品,學生們說體驗還不錯。風味餐的體驗,這次用盤子,之前是放香蕉葉上,兩者風格相差不大,都很好吃。喝茶交流的部分不像去年那麼豐富,因為有回饋給當地廠商圖文等。金凱,我很敬佩他們在這麼遠的地方能經營下去,他們原本沒有東西,卻可以開發成露營區、種茶、體驗的風味餐。在山上可以吃到這一頓,來之不易,要珍惜。採茶、聽故事,有故事博物館嗎?第一天先採茶做茶下午聽故事,晚上準備露營烤肉風味餐,在地文化山茶知識,第二天繼續做茶揉茶,帶成品回去。
4/22【故事亮光媒材化】
不浪費的行銷學致力於帶領學生理解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上的循環經濟概念,是一種資源有效利用、減少浪費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實踐 USR 中心的在地合作廠商致力於循環再生永續利用,非常值得我們帶領學生探索不浪費的行銷學。
卡爾波農莊位於內門區,這片山坡地的故事始於十年前,木柵教會牧師為了改善因龍眼盛產而價格崩跌的困境鼓勵農民種咖啡,發展龍眼樹下木的經濟。負責人也是內門休閒農業區總幹事力慧雯掌握從種植、後製、烘焙、到包裝的每個細節。此外,為了朝「零農廢」的目標前進,她投入手工皂領域,利用咖啡渣吸附油脂的特性研發咖啡手工皂,讓咖啡的價值被充分利用。黃喜枚老師指導咖啡渣再利用之文創咖啡擴香石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