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總囊螢
食農教育原潭圳
文化敘事西拉雅

環教型
敘事型

【南臺灣醫療傳教與國際化文史敘事型食農教育原潭圳教育踏查方案】與木柵教會導讀型營隊協力

計畫名稱  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創課微旅:螢光發掘、囊袋維持陪伴計畫內山
篇(第三期 113 年度 USR 計畫)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國貿系

指導成員 國貿系 翁裕峰助理教授、助理陳耀麟、潘盈汝

協力單位(開課的社區或社區單位)  實踐大學教育推廣中心(高雄)

​完稿日期:2024/06/24

一、導讀緣起

       當代公開為人所知的台灣教會發展過程,天主教是以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道明會郭德剛神父 1859 年 5 月抵台為脈絡(江傳德,2008: 31),基督教則是以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 1872 年的滬尾(今淡水)拔牙傳教較為人知(Mackay,1895: 31-32),英格蘭長老教會馬雅各醫師雖早於馬偕來台灣從事醫療傳教(1865 年 6 月)(Pickering, 1898: 78)。但是高中歷史考題,很少呈現三者的關係,以及實際傳教或醫療傳教所在的區域或路線。

      我們從晚近中譯的 19 世紀末紀錄及其原文包含必麒麟、馬雅各、李庥、萬巴德、史蒂瑞、李先得、湯姆生、巴克斯(Bax)等,以及研究他們的相關文獻發現,這群人不只彼此在高雄有些直接的關聯,更把當時國際上的新科技、知識帶入台灣,也同時把台灣的各種元素帶入當時的國際新科技、知識當中。這樣的關係最早期且核心的影響人物當屬郭德剛、必麒麟、馬雅各、李庥,再來是馬偕等人。而前述這些人,不論是否因為馬雅各開展的醫療傳教,幾乎都來過或記錄過木柵、崗仔林(目前有記錄的文獻有 17 筆,來自英國、法國、菲律賓等,以英語、法語書寫)。

      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更少人談當初這些人能夠來到木柵,甚至更深山一帶,使國際的新科技、知識以及台灣的元素能彼此相互流動發展背後的在地南島語族、及遷居於這一帶的漢人、客家、閩南族群之間的故事與關係。前述的國際記載,姑且不論觀點是否偏頗,仍有極多值得補充述說的地方,光是醫療傳教,馬雅各、李庥走過的路徑,不同的記錄顯示就不盡相同(例如 Pickering, 1895;Thomson, 1873; Bax, 1875),更不用說其他關於語言、生活、文化、知識、技術甚或動物生態學(Johnd De La Touche, 1895: 305)等。而這些尚未被記載的,有不少依舊透過實際作為留於在地人的生活、或是口述不斷流傳於記憶當中,而且精確性高。這些資料值得開始透過前述記錄內容結構的整理,以引導出尚未被記載的資料,以提供更多角度理解和補充在地對國際新科技、知識以及台灣元素能彼此相互流動發展的關係,也作為發展導讀型教育營隊、以及喚起深入研究這種關係的人才的基礎。

二、導讀範圍

(圖片來源:Thomson, 1873; Bax, 1875)

        以木柵教會所在地為核心,歷史記錄的地名、人名為對象,故事發生的區域為範圍,由內往往外,逐漸邀請教會會友、族群居民,一起聽、確認、補充故事繪製地圖,走訪可能的地點人物,形成引導學習型地圖,作為教會及各單位作為教育學習後續發展的資料庫。

導讀作法

        簡介前述提及木柵地區的作品重點之後,根據其內容方向,就已經到的地點、區域,進行初步標記,安排走訪獲邀標定區的教友們來聽一段當時的記錄,各自提出家族自過去迄今與該段記錄有關的實際狀況、故事或記憶,標記於地圖上。

       每個補充的故事,一定包含人、事、時、地、物的元素而成為地圖標記的點,故事提供者就是引導大家做深入交流的關鍵引導人,如此,就形成與既有文獻記錄相互補充的在地醫療傳教故事地圖,作為台灣醫學人文教育的文化路徑,鼓勵年輕人自我發展。

        以上的資料整理成範圍內的路徑,形成以南島語族及移居族群經驗與觀點的歷史人文對照型導讀教育營,仿 UK1110 年造王者的騎士城堡 Warwick Castle今日經營的模式,已具有史料研究與在地經驗為基礎的學校戶外教育場域(見下圖)。將早期重要的事件樣貌加以復刻。

(擷圖自 Warwick Castle,2024, https://www.warwick-castle.com/schools/)

如此,可以協助有興趣的學校規畫行程及人員支援形式(行前場勘造訪、確保參訪充分發揮學校的潛能),含有學生作業表的教師手冊套裝材料,專屬的課程連結工作坊,風險評估用教師資源套裝材料,歷史表演與沈浸式景點(見下圖)。

(圖片來源: Warwick Castle,2024, https://www.warwick-castle.com/schools/ )

(擷圖自 Warwick Castle,2024, https://www.warwick-castle.com/schools/)

三、導讀具體營隊規劃:( 另有 06/16 與 08/19 營隊見最後兩張圖 )

2024/08/09-/08/10 成大國際夏季學校當西方醫學與南島語族相遇:

大爆炸

醫療傳教遇到南島語族導讀營

目標

        醫學人文是醫療工作者重要的專業典範座標之一,當中的重點包含塑造多元典範視⾓與⽂化敏感度,反映當代對醫療⼯作的需求。這種塑造,一方面需要學院臨床教育的現場,另一方面也需臨床醫療工作發跡的歷史現場。

實踐大學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 USR 計畫陪伴的在地組織場域,正是台灣醫療工作發跡的重要歷史現場之一,特別是鄉村巡迴醫療:1865 年 11 月,馬雅各隨著要進入南台灣深山找尋原住民的必麒麟,從台灣府走過新港,進入崗仔林、南庄、芎蕉腳、荖濃、深入排翦、美壠、再往六龜折返府城。本方案以此基礎,規畫「醫療傳教遇到南島語族導讀營」 ,由本校相關學系專業培力的導讀營學生,結合木柵教會協力籌備,引領有興趣於台灣醫學人文歷史現場的朋友,有情境地進入這個田野範疇,拜訪在地的人事物,接觸 1.5 世紀以來的發展、變遷,體驗多元典範視⾓與⽂化。

方案設計

       前述本校 USR 計畫考究馬雅各第一次進入山區進行醫療傳教的範圍之後,配合當代旅行者的不同偏好,劃分成 9 個不同路段,分別位於淺山區與深山區。我們以必麒麟馬雅各在不同區域獲得不同響導帶路的紀錄,分為兩個行程:一個是淺山行程,一個是深山行程。

        淺山行程聚焦在因馬雅各醫療傳教而最早建立本地教會的左鎮與內門;深山行程則聚焦在他們遇到高山原住民進行交易、相互衝突或接受馬雅各醫療的排翦、美壠、六龜

        淺山行程透過分組拜訪崗仔林、木柵教會及周遭居民與家族的經驗為核心,搭配當年的歷史材料,帶進落地的醫學人文視野。深山行程則以探索為核心,安排走訪兩個原住民部落和教會,醫學院學生為主的路線,分為淺山區和深山區。

行程安排如下

與南島相遇促膝對談
第一天 08/09
第二天 08/10
下午
木柵(Baksa/西拉雅) 醫療紮根語文跨文化對 話茶會(3) 嚮導古道體驗木柵段 醫療紮根語文跨文化對 話茶會(4) 社區風味體驗
以物易物
午餐
社區風味體驗 社區風味體驗 嚮導古道體驗崗仔林段
獵人餐
上午
崗仔林(Kongana/西拉雅) 醫療紮根尋跡陌生造訪 李家古厝 醫療紮根陌生造訪跨文 化對話茶會(1) 醫療紮根陌生造訪跨文 化對話茶會(2)
排翦社(拉阿魯哇+布農)

以上的條件係根據 1865 年與 1871 年馬雅各進入這個區域醫療傳教的記錄安排,循跡了解南島語族初次面對陌生族群的傳統行為文化樣貌,以及與外界頻繁接觸後的發展樣貌,彼此從中理解與學習衝突以及平安生活的可能緣由。

預期成果

根據本計畫過去協力的經驗,參與者有機會從旅程中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感受到以往制式醫學人文教育中,鮮少觸及但實際發生在台灣的第一個當代醫學人文場域,以及區域內南島語族的不同的貢獻,促進建立落實醫學人文的動力

06/16 營隊參加者 12 位,深獲過半參與者推薦,詳細資訊如下:(原始問卷題目請按超連結)

四、深獲過半參與者推薦

這趟旅程中

I am apprehensive about organizing all the activit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ue to the abundance of mosquitoes in
some areas of our trip, particularly when we are observing rivers
and dams.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ider this issue when organizing
activit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No.5 2024/06/16)
從馬雅各古道、思原生態農場、川山境&阿嬤咖啡都很值得推薦!
沒有走這一趟不知道古道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有這樣的故事!
思原農場的解說能了解蚓菜共生對環境的永續發展的益處
川山境讓我們更了解你對環境的善意,環境會給你很好的反饋、很棒的生態
阿嬤咖啡看到一群在為環境、故鄉努力的人
一趟收穫滿滿的旅程,能在心中留下深深餘韻(No.4 2024/06/16)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