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化敘事西拉雅 

敘事型

組織行為 第四組 食在校園】 

計畫名稱  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創課微旅:螢光發掘、囊袋維持陪伴計畫內山篇(第三期 112 年度 USR 計畫)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組織行為 第四組 組員蔡雅菁、葉恩彤、梁婷維、蔡惠鳳、羅士婕、顏蕞星 國貿系-翁裕峰

協力單位(開課的社區或社區單位)   芹商姊

目的

我們想採訪芹商姐的理由是我們每次去買他們的便當的時候,阿姨們都會很熱情的夾很多菜給我們,並很熱情的跟我們聊天。而且阿姨除了在學校賣便當之外還會接辦桌的活動。

現場拜訪執行設計訪問方向與問題

1.事前準備

(1)過程的準備

  •  選擇訪問店家-2024/3/12(二)

  •  討論提問方向,由大家提出想法,最後統整大家的內容。-2024/4/1 (一)

  •  訪問前進行的工作分配(提問者、紀錄者、攝影者、總整理) -2024/4/10

(二)

(2)訪問方向-2024/4/1(一)

(3)大綱與題目-目前尚未完成

(4)現場訪問日期時間-2024/4/11(三) 14:00~15:00

(5)記錄的方式-採手機紀錄-2024/4/11(三) 14:00~15:00

(6)整理分析-2024/4/12(四)

(7)臨時狀況應變-皆未發生

  • 與我們預期的成果不符合

  • 訪問對象臨時取消或更改時間

2.關注經營者

近期在學校遇到的困難是學校在整修樓梯還有馬路的時候,遇到了學生抱怨無法順利到二樓學餐買飯的狀況,遇到此情況,學餐阿姨們有向圖文部討論是否能開啟連接二樓學餐的相通大門,阿姨也有提到,他是一位樂觀的人,做事都是活在當下不糾結過去,所以在學校經營便當店的這些年,他覺得面臨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學校整修設備的問題。同時我們很欣賞阿姨的信念,「惜福、衛生、品質保證」而且她不僅僅考慮到自己的收益,也會回饋給學生和社區,這種雙向回饋的態度讓人十分敬佩。

與組織行為的關係

1. 覺知與決策

  •  覺知:阿姨能夠敏銳地察覺到學生因整修而不便買飯的問題,並與圖文部討論開啟相通大門的可行性,顯示她具有良好的覺知能力。

  •  決策:她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表明她在決策過程中是積極的、解決問題導向的。

2. 團體行為

  • 團隊合作:阿姨與圖文部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顯示出她重視團隊合作,願意與他人協作來解決共同的問題。

  • 社區精神:她不僅考慮自己的收益,也會回饋給學生和社區,這種雙向回饋的態度反映了她對社區的責任感和貢獻精神。

3. 溝通與衝突管理

  • 溝通技巧:她能夠與圖文部進行有效的溝通,商討解決方案,這展示了她良好的溝通能力。

  • 衝突管理:當遇到整修導致的問題時,她沒有抱怨或退縮,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這是一種有效的衝突管理策略。

4. 領導與權責

  • 領導力:雖然她不是正式的領導者,但她的行動和態度展現了非正式領導力,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影響並激勵周圍的人。

  • 責任心:阿姨對工作環境和社區的責任感,體現了她的高度責任心。

預期上述項目會有什麼成果

預期這次的訪談會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這位學餐阿姨在餐飲業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她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此外,透過她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她如何堅持提供高品質的食物,以及她對學生和社區的關懷。

預期上述項目會有什麼成果

主題:食在校園

一、董事長背景

從 17 歲當學徒開始接觸餐飲,到目前為止已經 40 多年了。在來學校開便當店之前在經營燒烤店,可是因為家庭因素而導致需要晚上在家處理家務,所以燒烤店無法繼續經營,轉而來學校開設便當店,因為學校晚上 8 點就結束營業,時間上比較好配合處理家務的時間。

二、關於芹商姊-健康、衛生、品質保證

便當店的一天從買菜開始,阿姨都是親自挑選小農種的有機蔬菜,一是因為她很重視顧客的健康,所以選擇小農的有機蔬菜,二是因為她要為她購買的菜品品質把關,所以菜品都是她自己親自挑選。

阿姨會隨著菜價波動,回饋給顧客,阿姨說到「不能都我自己賺,不回饋給你們學生」,這就是為什麼芹商姐這麼受學生歡迎的原因。像是在購買便當時,跟阿姨互動時會提到某樣菜煮的特別好吃,阿姨就加量不加價,再送加量給顧客的時候也會詢問是否有忌口的菜品。在繁忙的時間,面對學生猶豫不決還有嬉鬧,例如我們上次遇到一個情況是,在假日買便當時,有同學在晚上 6 點多的時候去購買便當,脫口而出「阿姨反正你都要收了,菜就給我多一點」但面對此情況,阿姨並沒有臭臉,也是用笑笑口氣回答學生「我還沒有要收啦,後面還有客人,我這個在給妳多一點啦」。阿姨都會非常有耐心,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生,不會受學生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三、困難與應對決策

雖然學校有其他相似的學餐,但阿姨並未感受到壓力,反而是選擇與其他店家當好朋友,近期在學校遇到的困難是學校在整修樓梯還有馬路的時候,遇到了學生抱怨無法順利到二樓學餐買飯的狀況,遇到此情況,學餐阿姨們有向圖文部討論是否能開啟連接二樓學餐的相通大門,阿姨也有提到,他是一位樂觀的人,做事都是活在當下不糾結過去,所以在學校經營便當店的這些年,他覺得面臨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學校整修設備的問題。

四、回饋

打烊的時候,在處理剩菜剩飯的問題,阿姨不是選擇丟掉,而是選擇分送給住家附近的獨居人士還有其他鄰居,這樣不僅不會浪費食物,也做到了善循環。儘管她遇到過許多困難,但她從不抱怨,她認為笑對生活是最好的態度,並且堅持著不回頭看過去的不好的事情。同時我們很欣賞阿姨的信念,「惜福、衛生、品質保證」而且她不僅僅考慮到自己的收益,也會回饋給學生和社區,這種雙向回饋的態度讓人十分敬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