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自然環境馬頭山
環教型
馬頭山惡地地形保育研究之3D場景設計創作
計畫名稱 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創課微旅:螢光發掘、囊袋維持陪伴計畫內山篇(第三期112年度USR計畫)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動畫系
執行成員 協同主持人陳奕辰講師;場景設計課程41位同學
協力單位(開課的社區或社區單位) 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
完稿日期:2024/02/02
一、親近自然
地質公園馬頭山為臨近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的特色生態之一,因為臨近,所以更需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機會來瞭解惡地地形之特徵與生態,以親身經歷之考察研究為基礎來發揮自身藝術創造。
二、親身感受
讓學生們親自究地考察惡地地形之生態樣貌,希望在執行3D作業前能有個實際之概念。 下圖為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會長解說生態之過程。
三、地形之美
以在地生態地形馬頭山為研究方向,讓學員們深入研究後再藉由3D軟體Maya實踐出細節結構, 在課程中以Maya SculptTool雕塑工具為主要應用教學,以馬頭山地形圖片為參考,再來考量工具參數設定以達到地型原貌。
圖上為學生作業 3D Maya Arnold渲染引擎算圖之成品,創建的過程除了讓學員們瞭解Maya 中的Mesh外掛工具應用之外,更是瞭解惡地地形之特徵。
四、過程
此課程帶領學生瞭解惡地地型之特徵研究為基礎,再以實際教授3D 軟體maya 為工具來創作,場景設計課程與惡地素材結合更是讓學生們在執行作業前能有研究精神和尋找 圖片、影片等參考的觀念和必要性,而不是單一憑空的想法來進行創作。圖中藍色箭頭指標為本人,在課堂中實際操作Maya示範教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