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13下半旗山微型產業: 在地切片觀察

敘事型

食農生態
​圓潭圳

計畫名稱 囊螢東高【與南島語族相遇】創課微旅:螢光發掘、囊袋維持陪伴計畫內山篇(第三期 113 年度 USR 計畫)

指導單位  教育部

​執行單位  實踐大學應中系 / 通識教育二中心

執行成員   共同主持人 黃雅琦助理教授、丁雅姿助理、李育伶助理,以及思辨與表達課程修課同學 。

協力單位(開課的社區或社區單位)  社會實踐與生活創新中心、吉貓農園、二輪工坊、大一食堂、香蕉車叔叔等

一、搭配課程與設計規劃

搭配計畫之課程為「思辨與實用表達」。主要教學目標為「培養實用表達能力」。基於實用表達能力結合在地元素的設課思考,課程中邀請「在地職人」入班,藉由職人分享解說,讓學生認識旗山微型農企業的發展與運營模式。再由教師現場示範訪談,透過與職人的對談,勾勒出在地微型產業的基礎輪廓,讓學生學習如何透過訪談,並實際接觸在地,達成所預設的課程目標─增進實用表達能力。

二、吉貓農園入班訪談

【圖二:吉貓農園入班採訪提問】

【圖三:任課老師(右一)採訪吉貓農園園主丁群展先生(左)】

三、吉貓農園參訪活動

【圖四:火鶴花水苔球製作成品】

【圖五:苔球製作過程】

四、旗山微型產業訪談舉隅

(一)青年返鄉創業 01

【圖六:期末職人訪談簡報─二輪工坊】

【圖七:期末職人訪談簡報─採訪心智圖】

【圖八:期末職人訪談照片─二輪工坊】

(二)青年返鄉創業 02

【圖六:期末職人訪談簡報─大一食堂】

(三)青年返鄉創業 03

【圖六:期末職人訪談─香蕉車叔叔】

【圖六:期末職人訪談心得】

從同學的實際踏查訪談中,大致可以發現旗山微型產業的幾個特徵,簡單歸納如下:

1. 青年返鄉是偏鄉再生重要的動能之一。

2. 特色化經營及匠人精神,能形成有記憶點,雖小卻美的微型創業風格。

3. 微型農企業、休閒觀光餐飲,或修車技藝等,似乎是較適合在地發的主要類型。從自然條件和歷史脈絡來說,微型農企業結合休閒觀光,本來就是當地的發展優勢,而修車產業的高度集中化,也反映地理環境上的某種發展必然性。蓋旗山是東高九區的重要通衢,也是串連台南山區的必經之地,車輛的來往頻繁,作為交通中繼站或部分物產集散地,修車工藝有其發展的必然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