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024
2023~2019
2023~2019
旗美山區
看見社會實踐的需要
旗山位於高屏屬庫區的入口不遠處,西扼楠梓仙溪,東挽荖濃溪,往西南供應高雄民生、工業用水,透過越域引水,補注台南南化水庫,沿楠梓仙溪而上,直達發源地玉山西峰;順荖濃溪則上溯至其發源地玉山東峰,加上從內門木柵而出流經泥岩惡地的二仁溪,這片埋藏著上百年台灣族群生活人文歷史的國際貿易、醫療傳教與地理人類學影像之路的土地,近代因為政府劃定為水質水源保護區之後,讓在地慣行農法施作更加困難,而友善耕種者也經營得相當吃力,以致人口往大量使用水質水源保護水資源的都會區移動謀生,加速國發會所關注的少子化、人口老化、與產業空洞化現象:九個行政區有七個區上榜
圖片
旗美山區
可實踐生活創新的歷史人文底蘊
以泥岩惡地為前緣,東高雄的台灣族群生活人文歷史的國際貿易、醫療傳教與地理人類學影像之路,早在1865年11月至1871年4月之間,即透過英國商人必麒麟的冒險紀錄、英國傳教士馬雅各的教會公報、以及英國攝影學家兼人類學紀錄者湯姆生的論文與遊記詳細記載 (參見 Pickering, 1898;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2014; Thomson, 1873)。他們走過的路徑、地點幾乎是一致的,除了茂林以外。
在那個任何人都不敢跨越番界進入原住民領域的年代,在現今左鎮岡林與內門木柵西拉雅族人的帶路引導下,必麒麟、馬雅各、湯姆生因著各自的目的,前後相伴,進入連西拉雅人都不時勸阻勿入的深山叢林。一路跨越阿里山山脈餘脈的內門列嶂 (308高地)、玉山山脈、以及央山脈(見圖一路線),藉由貿易手挽例如禮物、與在地不同原住民部落建立起朋友關係,醫療技術例如奎寧治瘧疾,還有荷蘭人在當地留下來的白種人印象等(Pickering, 1898)。在漢、客、平埔、排翦、布農等族群之間高度緊張衝突的年代,留下150多年前東高雄人、物、地、產景的清晰敘事、影像、路線等紀錄。各種生活記事到現在都還有一些可循的遺跡或俱在地現場。例如內門木柵的教會、召集嚮導帶必麒麟馬雅各入山的西拉雅族戴家、接待馬雅各與湯姆笙的荖濃黃家等 (游永福,2019)。隨後,日本統治台灣,為掌握山區秩序,使用山林資源,特別是樟樹,修築關穴和內本鹿警備道,通電網,以阻止布農族干擾腦丁採樟煉製樟腦。這些國際活動,在不同年代留下了族群之間融合與緊張的諸多遺跡。旗地理分布概略如下圖。
旗美山區
各界的期待
當今的水質水源保護區因為限制開發以及環境保護的價值日益成為主流,這片山林再度充滿豐富地的生態樣貌。但缺乏有體系地將當地物產與上述共有的歷史人文及自然生態景觀結合。
八八風災重建以來,已經在東高雄九區培養出一批具有在地發展經驗且留任生根的青年,各個據點都有所成就。各個單位都已經達到各自的頂峰,多數在山裡獨自暗暗發光,例如旗山圓富社區、甲仙愛鄉、日光小林、恬園咖啡、馬里山咖啡等。有力再進行串接者僅是少數。
政府希望「將旗山糖廠轉型朝兼具農產品加工、農創商品展銷售平台、觀光休閒轉運、文化教育體驗等複合及具循環經濟機能的場域」(高雄市政府都發局,2020)。這個方案需要有一個區域性共同享有的基底作為骨架。
旗美山區
實踐大學的串聯做法與成效
高屏水庫區的水質水源保護區以及百餘年前的國貿、醫療傳教、人類影像紀錄之路當中的族群歷史人文樣貌,使實踐大學社會實踐與生活創新中心正好教育為槓桿,銜接永續發展的角度,提供各專業學系與在地組織培力的材料來源,進行農產、農創、觀光、文化體驗的素材發展與轉化,形成以下組合式的囊螢路線。
實踐大學串聯歷史人文底蘊的產業聚落(張芳榜繪製,翁裕峰攝,2021)